2024年3月18日,由中國商業聯合會牽頭、五芳齋作為第一起草單位起草的《粽子》食品法典國際標準正式發布,標志著中國傳統食品——粽子,有了統一的國際語言,粽子走向世界大舞臺。
來自商務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中國商業聯合會、嘉興市人民政府、嘉興市商務局等有關領導同志、五芳齋等行業專家、媒體記者等近百位嘉賓出席本次發布會。
中華老字號“走出去”,標準應先行
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內涵。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粽子不僅是一種節慶食品,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文化的傳承。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如何讓這一優秀的傳統食品更好地走向世界,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一道亮麗風景,成為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標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原則,特別是對于有著悠久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更應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引領行業進步,推動民族品牌參與到國際競爭中。
回顧《粽子》國際標準制定的歷程充滿艱辛與不易。為減少粽子出口到亞洲地區的貿易壁壘,開拓國際市場,中國商業聯合會于2016年組織五芳齋等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主導提出制定粽子國際標準,歷時3年不斷爭取才成功獲批立項。前后歷時7年的艱難技術磋商、溝通、協調,終于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第46屆會議上獲批正式發布。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趙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總農藝師孔巍、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張麗君依次發表致辭,表示粽子國際標準的發布是我國傳統食品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中國商業聯合會組織中華老字號企業五芳齋等將我國相關行業凝結的“中國智慧和方案”匯聚到標準的技術內容中,為提升我國傳統文化影響力和食品國際標準話語權,促進國際食品標準化事業及食品農產品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中國貢獻。
不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家國責任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標準化總工張麗君提到,嘉興是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稻作文化源遠流長,作為“嘉湖細點”典型代表的嘉興粽子更是內外兼修。此次《粽子》食品法典國際標準發布會在嘉興召開意義非凡。粽子國際標準的重要意義,它不僅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家國責任!在制定的過程中,團隊與其他國家磋商、協調溝通時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踐行護國使命擔當。
中國商業聯合會標準法規部副部長兼標準處處長劉振宇重點介紹標準的制定過程、主要內容和實施意義。他表示,中國商業聯合會與國內科研院所、中華老字號企業專家全程參與標準的項目提案、文本起草、征求意見、審議文本等重要程序,這是所有起草單位在長期生產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和國際先進技術及市場需求,反復論證及修改的成果。
發布會的最后,五芳齋總經理馬建忠作為該國際標準的第一起草單位代表發言,他提到,五芳齋是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粽子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芳齋肩負著引領和帶動行業不斷發展的重任,主動參與到粽子、月餅等傳統美食的標準制定工作,包括5項國家標準、10項行業標準及其他9項團體標準的制定。
標準是技術的語言、是市場的準則、更是連接世界的橋梁。中華老字號企業,更要持續傳承傳統技藝、傳承工匠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舞臺唱響更多“中國聲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