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氣神’。如果說林立的高樓大廈是現代化城市的‘面子’,那么文明就是城市的‘里子’,浸潤于城市的血脈與靈魂?!?月7日,談起文明之于城市的意義,文明觀察員嚴燕妮說。
在嚴燕妮眼里,正是因為這種精氣神,城市的每一天都在變得更美。
放眼城區,街巷更干凈了,道路更寬敞了,天空更清爽了……隨時都能聽到市民對身邊的“小變化”點贊。
(資料圖片)
嚴燕妮家住泰鑫名苑小區,近兩年發生的巨大變化,讓她對“創建為民、利民、惠民”有了深刻的理解。
“我們小區之前以臟亂差聞名,親戚每次來串門,都會對糟糕的環境皺起眉頭?!眹姥嗄菡f,那時自己也不好意思帶朋友回家玩。
這兩年來,礙眼的違建拆了、危險的空中“蜘蛛網”沒了、惱人的噪聲少了、犄角旮旯的垃圾不見了……整個小區煥然一新。
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同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也在發生質的飛躍?!爸按蟛糠秩四魂P心,也不愛惜小區的環境,現在大家從心底里將小區當成自己家,自發維護小區的環境與秩序。”
嚴燕妮告訴記者,如今小區的居民文明意識大幅提升,他們積極做好垃圾分類,出門看見干枯樹枝等,都會主動撿起來放到垃圾堆放處。而且,大家也更加注重禮儀,彼此謙讓,文明有序。
“城市的核心是人,一座城市是否文明,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一件件具體的事呈現出來的?!眹姥嗄菡J為,作為城市里的一員,在過好自己生活的同時,應該為城市文明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日常生活中,嚴燕妮積極踐行文明行為條例,從不亂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遵守停車秩序、愛護公共設施等小事入手,將文明內化于心外放于行。
同時,她認真履行文明觀察員的責任與義務,看到不文明現象耐心勸導,發現公益廣告不規范等問題及時上報。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可以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嚴燕妮說,如今,城市之間的競爭早已不局限于經濟實力、區位優勢,還包括市民素質、生態環境、營商環境等等,當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就可以實現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
咸寧日報記者 張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