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新業態經濟飛速發展,新就業人員數量也與日俱增。為加強黨建引領,服務新就業群體,咸安區浮山街道建設46個“紅色驛站”,筑起“暖心港灣”。6月21日,記者前往探訪。
繁華商圈內,“紅色驛站”暖“新”更暖“心”
作為集餐飲、商超、美容美發、中醫養生等60余家商鋪在內的大型活動商圈,“海德商圈”是咸寧市最繁華的商圈地段之一。大批新就業人員活躍于此。
(資料圖片)
然而,寸土寸金的商圈卻無戶外工作者的公共休憩場所,亦無公廁。許多新就業人員累了只有坐在花壇邊、石階旁小憩,就餐時席地而坐是常態。
為解決這個問題,浮山街道聯合海德公館物業及開發商共同商討,把向陽餃子館邊的臺階上方進入小區的70余平米通道開辟出來,建成社區黨支部指導下的“戶外勞動者紅色驛站”活動陣地。得到了商戶的積極響應,多數商戶自愿成為“愛心商戶”,主動為外賣小哥等提供服務。
“紅色驛站”內設有休息桌椅、密碼儲物箱、應急醫藥箱、充電插座、塑料雨衣等多種免費用品。向陽餃子館向驛站捐贈首個室外AED除顫儀。餃子館店長唐鵬程說:“自己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就想回饋社會,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聯合打造“紅色驛站”,完善服務功能,13家愛心商戶還在店內為環衛工、外賣小哥們額外提供飲用水、微波爐、手機充電等多項便民服務,同時對外開放衛生間。
“商圈路段設有商鋪導覽圖、各種指示牌,協助新就業工作者及往來游客、居民尋找可供休息的‘紅色驛站’及愛心商戶。”盤泗洲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紅色驛站”及愛心商戶建立后,高考期間還為眾多考生及陪考家長提供用餐休息場所,免費提供飲用水、西瓜等。
快遞之家內,“紅色驛站”助“力”更助“理”
雙泉社區第五網格臨近高速、交通便利,各大快遞公司紛紛落戶,形成物流快遞集散區,吸引了大批新就業人員聚集。
此處建有“全民健身驛站”多功能運動場、休息室及休閑亭,本是居民健身、休憩的好去處,但忙碌的商貿物流車輛往來穿梭,雜亂無序的交通環境讓大家困擾不已。
針對出現的問題,浮山街道辦事處聯合雙泉社區、社區第五網格及物流代表共同協商策劃,依托原有的“全民健身驛站”打造成新的“紅色驛站”。
“紅色驛站”配套了空調、電視、飲水機、充電器、微波爐、躺椅等硬件設施,為來往貨車司機以及奔波的快遞員充電休息。
“我每天要接40多單,有時都顧不上吃飯,累了就趴在摩托車上休息一下。自從有了這個驛站,我可以進來熱個飯、歇個腳、納個涼,真是太方便了!”快遞員小陳由衷稱贊。
雙泉社區黨總支計劃7月至12月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糾紛調解、權益保障維護等系列活動。同時,以“服務”助“治理”,倡導各物流企業自覺遵守相關規定,規范停車,還路于民;鼓勵快遞小哥自發參與驛站維護工作;引導從業人員借助走街串巷的職務優勢,積極反饋垃圾積存、違建、治安等各方面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上報處理。
商務大廈內,“紅色驛站”協“賞”更協“商”
位于湖北科技學院西門路口的勁風大廈,共有26層,目前入駐企業共35家,共有黨員42人。
聽說商圈附近打造“紅色驛站”缺場所,勁風實業總經理聶鴻剛表態:“回報社會是企業的應盡之責。”在區委組織部、浮山街道黨工委指導下,勁風實業無償騰退大廈一樓部分區域、26樓700余平方米室內辦公陣地,打造了全市首個復合型樓宇商圈“紅色驛站”。
目前,一樓建成為騎手提供休息處的便民服務站,26樓建成黨建引領紅色陣地,大廈外圍建成紅色美食街。紅色陣地可供片區各企業與周邊大學共享,美食街帶動了經濟增長。
驛站內,先后開展外賣員積極參與城市微治理、“爭做騎手先鋒助力城市治理”動員暨“香城守護者”表彰大會等活動,還推行積分可兌換物資、購買服務、交物業費的“紅色積分”制度。“后期還將開展人才招聘、普法教育、健康講座、職工婚戀、企業聯誼等一系列活動,把黨的惠民政策聲音傳遞到各階層人士心中。”浮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送外賣時力所能及幫打吊瓶的婦女擰開瓶蓋,發現未蓋的井蓋主動蓋好……積小善為大善,騎手嚴志敏被評為“香城守護者”,今年,他通過驛站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我也能成為播撒更多光熱的人。”
“紅色驛站”是“共同締造”理念的集中體現,通過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多方合力,服務于民,溫暖新就業群體,為其打造紅色“溫暖港灣”。驛站正鼓勵新就業群體發揮獨特優勢助力社會治理,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咸安區浮山街道已建成46個驛站,實現村、社區驛站全覆蓋,后續還將持續擴大建設“紅色驛站”,覆蓋到小區,打通黨建引領的末梢神經。
(特約記者 胡劍芳 通訊員 魯鵬 袁佳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