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棉花?為什么是棉花?全棉時代創始人李建全向鏡頭拋出了這兩個問題。
在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棉花——棉花是此刻穿在身上的衣服和褲子,是經濟作物之首,貫穿現代發展歷程「白色黃金」……
這兩個問題可能更多地關系到全棉時代的品牌基因。
9月,恰逢棉花收獲,全棉時代再次踏上棉花的尋本之旅。一支品質紀錄片、四位守棉人,這是全棉時代給出的答案。
堅守:是60年來一代又一代讓戈壁變綠洲的堅守
棉農李萬倉從甘肅老家來到石河子,現已年入古稀,見證了萬畝沙漠回春的奇跡。
李萬倉堅持種植棉花60年,在春、夏、秋、冬的輪回中,他不斷擴大棉花的種植面積。李萬倉毫不懷疑棉花的力量,這種耐旱、耐鹽堿的農作物,用根須一點一點改變著這片土地,用潔白的花朵給棉農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全棉時代同樣對棉花的力量深信不疑。對于消費者來說,棉花具有優越的透氣性、保暖性和舒適性。同時,它也是一種天然纖維,對環境友好,只消耗2.6%的農業用水和3%的耕作面積,卻提供全球36%的纖維和40%的衣服。廢棄的棉制品可在土壤中3個月便自然降解……
以棉花為核心原料做好棉品,全棉時代堅守了13年。自成立以來,全棉時代累計采購棉花總重量超25萬噸,累計售出純棉柔巾537億張,減少大量樹木砍伐;售出全棉服裝、床品總數5822萬件,減少等量化纖制品加工與生產帶來的污染;共發出無紡布環保購物袋1408萬個,避免了等量塑料袋的使用……
全棉時代與棉農共同堅持,實現自然生態的可持續性。
信仰:是讓中國長絨棉成為世界標桿的信仰
無數次在凌晨5點摸黑打車去棉田。退休后,棉花育種專家張家憲的工作甚至比以前還要忙。培育出品質優異的雙35棉花也沒有讓張老滿足,他說:“我爭取干到85歲,為中國培育出更好的棉花品種,我很有信心。”
使中國長絨棉成為世界標桿,是支持張家憲在科研一線繼續奮斗的信念,也是全棉時代創始人李建全堅持大半輩子的信仰。
自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入行做醫用敷料,李建全聽到中國制造被外商稱為“Rubbish”,他便立志要摘掉這一恥辱的標簽。對優質棉花的執著與信仰,讓李建全有了「棉花狂人」的稱號。
只做全棉產品,只用優質、高品級的好棉花,全棉時代與育種專家建立長期合作,積極推動產學研融合,比如培育出纖維長度達35mm以上的“全棉時代1號”,與華中農業大學聯合成立棉花研究院,開展水刺專用棉、高蠟質棉等研究工作。與此同時,全棉時代還參與制定了“中國棉花”可持續生產標準體系、“柔巾”國家標準等行業管理規范,增加中國棉花的競爭力,帶領中國棉花產業走向世界、引領潮流。
創新:是持之以恒把一朵棉花做到極致的創新
90后車間班長方軍每天都在水刺無紡布車間的裝配線上。他不忘從細膩的觀察出發,創新和改進水刺卷的方法,盡量減少磨損,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柔軟度和細膩度。
方軍,就像全棉時代數萬員工的縮影,與全棉時代的創新精神一致。創新背后的驅動力是堅持用戶體驗至上,也是品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歷時3年潛心研發,2156次實驗,耗費537噸棉花,全棉時代母公司穩健醫療在2005年研發了全棉水刺無紡布技術,開創了棉柔巾這一全新品類;從2010年推出第一條水洗紗布浴巾,到水洗紗布系列產品全線升級,全棉時代成為最早將紗布面料應用到家紡品類、獲得專利最多、紗布系列產品開發最全面的品牌。此外,全棉時代還在工藝、產品設計等方面進行開發,比如用全棉代替木漿,首創內外皆棉的全棉芯衛生巾專利技術;創新紗布霧化水洗工藝,研發應用“植物染”天然染料,有效節約水資源及減少污水排放,減少化學染料對生態的破壞……
全棉時代與數萬員工攜手,不斷用創新把每一朵棉花做到極致,在變和不變的堅守中堅定前行。
真實記錄四位守棉人與棉花的不解之緣,全棉時代使用「堅守」「信仰」「創新」這三個關鍵詞帶來了對棉花精神的深刻理解,也體現其在過去13年里做品牌的用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