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和創業板有什么區別?
新三板和創業板的區別主要有以下方面:
1、投資風險收益不同。創業板主要是創業型、高成長的中小企業,投資創業板一方面可能享受到公司高成長性帶來的回報,另一方面也面臨技術變革、市場競爭、政策調整等導致的公司風險和估值下降。新三板則主要是具有創新成長性且無法在其他板塊上市的中小微企業,投資新三板的收益潛力可能比創業板更高,但另一方面也要承擔流動性差、信息披露不足等導致的投資風險和損失。
2、投資者類型不同。創業板主要面向公眾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只要符合交易所規定的適當性要求,就可以參與創業板的交易。而新三板則主要面向專業投資者,包括機構和個人,但相比創業板需要達到更高的資產要求和投資經驗。
3、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創業板作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一部分,受到較為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的約束,掛牌公司需要定期和不定期披露財務報告、重大事項、股東變動等信息,以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新三板除精選層外的基礎層和創新層還在新三板市場交易,屬于場外市場交易,其信息披露制度要求較為寬松,掛牌公司只需要按照協議轉讓或做市轉讓的要求披露相關信息,投資者獲取信息的難度更大。
4、監管力度不同。創業板受到證監會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雙重監管,掛牌公司和投資者都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交易規則,監管更加到位。新三板除精選層外則屬于非交易所的場外市場,受到證監會和全國股轉公司的監管,監管力度相對較弱,掛牌公司和投資者之間更多依靠協議約束,發生糾紛維權難度更大。
5、市場活躍度不同。創業板由于具有較高的流動性、透明度、監管力度和信息披露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交易,市場活躍度較高。新三板除精選層外由于透明度、監管力度和信息披露水平等因素影響,參與交易的投資者更少,市場活躍度較低。
新三板如何進入創業板?
一般來說,企業欲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必須經歷綜合評估、規范重組、正式啟動三個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是:
第一階段 企業上市前的綜合評估
企業上市是一項復雜的金融工程和系統化的工作,與傳統的項目投資相比,也需要經過前期論證、組織實施和期后評價的過程;而且還要面臨著是否在資本市場上市、在哪個市場上市、上市的路徑選擇。在不同的市場上市,企業應做的工作、渠道和風險都不同。只有經過企業的綜合評估,才能確保擬上市企業在成本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正確的操作。對于企業而言,要組織發動大量人員,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進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為了保證上市的成功,企業首先會全面分析上述問題,全面研究、審慎拿出意見,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后才會全面啟動上市團隊的工作。
第二階段 企業內部規范重組
企業首發上市涉及的關鍵問題多達數百個,尤其在中國目前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諸多財務、稅收、法律、公司治理、歷史沿革等歷史遺留問題,并且很多問題在后期處理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因此,企業在完成前期評估的基礎上、并在上市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預先處理好一些問題是相當重要的,通過此項工作,也可以增強保薦人、策略股東、其它中介機構及監管層對公司的信心。
第三階段 正式啟動上市工作
企業一旦確定上市目標,就開始進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實務操作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選聘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審計及法律調查、券商輔導、發行申報、發行及上市等。由于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務機構有五六個同時工作,人員涉及到幾十個人。因此組織協調難得相當大,需要多方協調好。
關鍵詞: 新三板和創業板有什么區別 新三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