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咸寧網訊 記者陳新、特約記者付婧燁、通訊員王文輝報道:4月底,在通城縣塘湖鎮城墻山油茶基地,60多名來自縣城的青年人為油茶樹剪去老枝,觀察新梢生長。
“上半年油茶撫育,下半年觀賞油茶花、采摘油茶果,都有游客來基地體驗,還有學校師生來研學旅行呢。”城墻山油茶基地負責人劉志標介紹,基地有1.1萬畝優質油茶,由于交通便利,周邊旅游資源豐富,這里成為鄉村游的景點之一,每年來基地觀光旅游有10多批次近萬人,被評為國家三產融合示范園。
塘湖鎮是油茶種植大鎮。經過歷屆黨委政府接續努力,3萬多畝芭茅山全部栽種了油茶樹。如何延鏈強鏈,把油茶種植大鎮變為產業發展強鎮?新一屆黨委政府在擴大高產生態油茶種植的同時,大力發展油茶加工業和茶園觀光旅游業,讓一產“接二連三”。
“村里建基地,工業園建工廠。”鎮黨委書記王琛介紹,該鎮爭取項目資金1800萬元建鄉村振興產業園,已建成車間9幢1.2萬平方米,租賃給鑫爾綠色食品、閣壁湖綠色產品等企業,從事油茶籽原料收集、烘干脫殼、榨油加工,做大做強“常青琳”富硒油茶、“紗帽尖”山茶油等油茶品牌。目前工業園共引進8 家企業,安排近200人家門口就業。
“以前賣油茶籽,一年只有六七萬元。如今榨油賣,一年1000多萬元呢。”湖北閣壁湖綠色產品公司總經理金定武說,他在閣壁村建有1000多畝油茶基地,2021年下半年鎮里的鄉村振興產業工業園開園,他以每年4萬元的租金租賃兩個大車間,投入80多萬元購買烘干、冷藏、壓榨等設備,把基地的茶籽榨成油,還收購周邊村民的茶籽,2022年榨油110噸,每噸12萬元。今年又投入90萬元引進精煉生產線,年產能達到700噸。
既賣油又“賣游”。塘湖是“紅色小鎮”,擁有通城秋暴紀念館、元帥廣場等景點。該鎮整合紅綠兩種旅游資源,以城墻山萬畝高產油茶示范園為依托,在涼亭、圖垅、社區、石港、龍印等村建設1.5萬畝油茶高產示范板塊,打造幕阜山旅游公路兩側“十里油茶長廊”,建成油茶小鎮,創新開展萬畝油茶花觀賞節、油茶采摘節及榨油節等活動,帶動全鎮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去年,該鎮累計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
“組建油茶產業聯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王琛說,去年,鎮黨委鎮政府整合20個村級合作社的資金、土地、技術、人力等各類資源資產要素,組建通城縣雋興油茶專業合作聯社,輻射帶動油茶2.28萬畝、農戶4577戶,當年收入達到2000多萬元,今年將突破3000萬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