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拿體檢報告的時候,不少人都會被報告上的甲狀腺結節、膽囊息肉等結果嚇得不輕,甚至寢食難安。心里又擔心又害怕,也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么?別慌,今天平安健康就來帶大家正確認識結節與息肉。
甲狀腺結節:大部分為良性
如果B超發現甲狀腺結節,先不用慌,有很大的幾率是良性的。但這也不意味著我們什么都不用做,抽血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和后續的影像學檢查非常有必要。此外,如果是良性的結節,但結節比較大,且對氣管周圍器官造成壓迫癥狀,也需要考慮手術。
肺結節:大于8mm要警惕
絕大多數做體檢CT發現的肺結節都是良性,因為肺結節就像歲月在臉上留下痕跡一樣,屬于肺部陳舊性改變。
發現肺結節不用慌,可以先從結節的直徑大小進行簡單的判斷。大于8mm的結節就需要引起重視。此外,體檢單上出現“分葉”“毛刺”“邊緣不規則”等詞時,也要引起高度重視,建議進一步咨詢醫生。
乳腺結節:參考BI-RADs分類結果
乳腺結節可能是多種生理變化的表現形式,檢查提示有乳腺結節,甚至都不一定是疾病的信號。比如乳腺小葉增生這類結節,絕大多數都屬于激素影響下生理性的改變。
但如果檢查出現下面這些情況,就需要警惕:邊界不清、鈣化、邊緣毛刺樣、血流信號豐富等,如果還有伴有乳頭溢液、乳頭凹陷等不適,就必須盡快進一步檢查。
腸息肉:醫生評估后切除
發現腸息肉后,為了防止其惡變,或者是長大引起消化道癥狀,一般都會建議能切除盡量切除。切除后仍有一定概率復發,建議 1-3 年內進行復查。
發現腸道息肉也不必太過緊張。因為從一塊息肉,發展為結直腸癌,可能要經歷 5~10 年的時間。在這之前,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去處理息肉,并且將癌變扼殺在搖籃中。
胃息肉:大于1cm要當心
一般來說,70%~90%的息肉都屬于增生性息肉或者胃底腺息肉,這兩類息肉的癌變風險比較低。
但如果是腺瘤性息肉,需要格外警惕,因為這類息肉的癌變概率比較高,可以高達 28%~40% 左右,一般建議盡可能切除。尤其是直徑>2cm、絨毛狀腺瘤、伴異型增生的惡變率還要更高。
膽囊息肉:大于1cm建議切除
中國人發生膽囊息肉的概率約6.9%-9.6%,其中大約60%都是認為一般不會惡變的“膽固醇性息肉”,只有約5%為惡性息肉。
但不論息肉的性質,只要直徑>1cm ,或本身就有膽結石、慢性膽囊炎,又或者檢查顯示局灶性膽囊壁厚度>4mm的,都建議切除息肉。
發現膽囊息肉后,完整的觀察期最少要保持五年,如果五年膽囊息肉都無變化,才可以停止觀察,不能掉以輕心。
聲帶息肉/鼻息肉:惡變概率低
聲帶息肉是由于粘膜的炎性水腫形成的,表現為紅色小突起,長了聲帶息肉的人會聲音嘶啞、還伴隨著異物感。鼻息肉也是類似,只不過是長在鼻粘膜上的小腫塊,會導致鼻塞、分泌物增多,甚至影響顏值。
這兩類息肉惡變的概率很低,但因為影響生活,一般都會建議切除處理。對于鼻息肉,也可以用激素的方式進行治療。
要注意的是,不論哪一類息肉,都有頻繁復發的可能,因此千萬不要覺得“切了就一勞永逸”。在切除之后,更要定期復查,謹慎預防復發。
以上就是平安健康帶來的關于結節和息肉的相關知識。如果您在拿到體檢報告后,發現報告上有相關字眼,也可登錄平安健康APP,專業的醫生會在線解讀您的體檢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