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譚宏宇報道: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4月7日,在赤壁市茶庵嶺鎮羅峰村,剛剛建設完工的600畝高標準農田里,拖拉機正在地里忙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前‘巴掌田’生產效益低,且不好承包出去,高標準農田建成后,可以統一規劃種植農作物,有利于機械化和流轉承包,村民種田省時省力,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羅峰村黨支部書記代曉文說。
我市立足良田、良技、良機、良資“四良”,科學謀劃備春耕春管工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做到農民種糧有良田、耕種有良機、豐收有良資、增產有良技,為全年農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我市借力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田、土、水、林、路、電、機、管綜合配套,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早稻高產高效示范基地,確保早稻種植面積穩定在38萬畝以上。目前,2022年19.2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各項工程正有條不紊地推進。
在崇陽縣青山鎮鋪前村高標準農田里,被雨水浸潤的大片田壟上機聲隆隆,種糧大戶吳正剛駕駛旋耕機正在田間勞作。
“隨著近年來對農機購置補貼力度的加大,農機使用率越來越高。”吳正剛今年計劃種植1200多畝早稻,目前正在翻耕田地,4臺拖拉機作業預計6天可以翻耕完成。
農機富民有出路,安全生產第一步。市農業部門組織農機專家和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指導農戶開展農機具大檢修大保養和農機操作技能技術大培訓,加強農機具保供調度,確保春耕期間農機裝備及零配件供應不斷檔、不脫銷。
為保障農資產品質量,近日,市農業農村部門組織開展放心農資護春耕專項行動,實現農資經營門店監督全覆蓋,同時,組織開展化肥質量整治活動,確保化肥產品市場秩序得到有效規范。
市市場監管局印發文件,從2月上旬至4月底,在全市開展“春耕護農”專項行動,重點對肥料、種子、農藥、農膜、農機等重要品種,農機購置補貼、農業用水用電、農資經營等領域不正當競爭和價費違法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在通山縣南林橋鎮湄溪村,育苗基地的大棚里已經長滿了綠油油的秧苗,種糧大戶陳衛星和村民正忙著查看秧苗長勢,給秧盤除草。
“必須從播種開始就要小心伺候。”陳衛星說,跟普通水稻秧苗不同,再生稻的秧苗播種時間早,容易遇到倒春寒,再生稻秧苗尤其嬌嫩,提高育苗插秧技術,確保秧苗成活率,成為“卡脖子”的難題。
像陳衛星這樣,在技術上遇到難題的不在少數。今年以來,我市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農業專家貼合農時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季作物田間管理、動物防疫和農機具檢修等技術指導工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