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通訊員 皮道琦 皮博)“海哥,又來啦?這次想看什么書?”“最近迷上了歷史,借幾本有關近代史的書籍。”近日,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村民周四海吃完午飯,興致勃勃地趕到農家書屋借書。
(資料圖片)
作為農家書屋的常客,周四海閑暇時間就喜歡看看書,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學習的熱情。“這個農家書屋真好,讓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博覽群書。”周四海說。
走進不到100平方米的潘家灣鎮四邑村農家書屋,各種圖書分門別類擺放在書架上,政策法規、種植養殖、文化少兒等各類書籍琳瑯滿目,前來看書讀報的村民絡繹不絕,農家書屋已然成了宣傳思想建設的“主陣地”、文化建設的“主戰場”、農牧業科技傳播的“主渠道”。
據了解,四邑村常住人口4860人,流動人口2800人。這幾年,隨著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逐漸增多,村里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也隨之增多起來,如何豐富留守老人和留守孩子的精神生活成為了擺在四邑村黨委書記周炳蘭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8年,四邑村農家書屋的孕育而生。“村民從家門口步行到書屋,不到10分鐘。”周炳蘭說,農家書屋開辦之初,村委開會討論,一致決定根據村里自身的情況來選購書籍,讓農家書屋不閑置。自開辦以來,該村村民借閱率達80%以上,當年四邑村農家書屋被評為“全國示范農家書屋”。
53歲的魯曉香是該村里遠近聞名的蔬菜經紀人。作為蔬菜經濟人里少有的女性,魯曉香通過不斷學習進步,從一名個體種植戶逐漸轉型成了一名蔬菜經紀人。最初魯曉香種植蔬菜時,一直被“產量不高,效益不好”所困擾,通過對書籍上蔬菜標準化種植技術的學習,她種植的菜地產量大大提升,好多農戶都向她取經。如今的魯曉香,種植了20余畝地的白菜、包菜,平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
“以前在農家書屋有些書看不到,自從村里開始推廣數字農家書屋了,很多書籍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搜索查閱了,既方便又快捷,現在不管是遇到種植還是銷售上的問題,我都會第一時間去查閱書籍,在書籍里找答案。”魯曉香說。
除了村民愛到書屋借閱,該村不少小學生也會在放學后來到書屋,或看書、或做作業。據悉,該村有30多名留守兒童,每天下午放學和周末、節假日,農家書屋就成了放學娃之家。
“我們經常組織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在這里寫作業、講故事、表演節目,或與在外務工的父母視頻互動。”周炳蘭說,依托農家書屋配備的黨史少兒讀物,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營造了濃厚的學黨史氛圍,讓農家書屋變成“紅色書屋”。
同時,該村依托農家書屋開展書法欣賞、才藝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高農家書屋的利用率,引導廣大群眾讀書用書、科技致富,使農家書屋成為新型農民“充電”的場所。村委會還為農家書屋安排了專職管理員,白天管理書屋,晚上組織村民跳廣場舞、開展鑼鼓隊表演活動。此舉不僅豐富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還在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近年來,嘉魚縣持續加強農家書屋陣地建設,不斷強化示范農家書屋創建,截至目前,嘉魚已建成農家(社區)書屋98個,其中農家書屋82個,社區書屋16個。近三年,該縣農家(社區)書屋共受贈圖書3萬余冊,該縣存書達20萬余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