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集團內亂升級邢文寧成總經理時尚高管對質繼續任命宮娜董事長邢文寧為總經理
2022年7月30日,《時尚》雜志社旗下的《時尚Cosmopolitan》《時尚先生Esquire》《時尚家居》《時尚健康》等多個官方賬號發布了《致客戶的一封信》,其信息量之大,迅速在業內外引發強烈的討論。
仔細琢磨《時尚》雜志社,此次發布的《致客戶的一封信》,不難發現大家高度關注的焦點是:原《時尚》雜志社已改制為《時尚》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出資的國有全資企業;原《時尚》雜志社五本期刊的全部采編權及廣告獨立經營權,自公告發布日起,將由《時尚》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自主開展,收回北京時之尚廣告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尚之廣告有限公司的廣告代理權。
(圖為《致客戶的一封信》)
此文章末尾,還附上了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發布的人事任命,安蕾兼任《時尚》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聘任張曉冬為《時尚》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
業內都知道,出版單位出版期刊,必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俗稱“刊號”。刊號是期刊在國內出版發行的合法通行證。而《時尚》雜志社則是擁有《時尚COSMO》《時尚先生》《時尚家居》《時尚健康》四刊的刊號方。多年來《時尚》雜志社將廣告代理權授予了“時之尚”廣告公司。今年7月30日《時尚》雜志社正式宣布“獨立經營”、“自主管理”,則表明“時之尚”從公告之日起,失去廣告代理權。
外界所認為的時尚集團是一家擁有《時尚芭莎》《時尚COSMO》《時尚先生》等十幾家雜志的公司。事實上,時尚集團主要分為三個主體:由《時尚》雜志社、“時之尚”以及“時而尚”兩家廣告公司構成,加上其他多家關聯業務公司,所以將其統稱為時尚集團。《時尚》雜志社既是北京時之尚廣告公司(后稱“時之尚”)的第一大股東,擁有28.5%股權,也是時尚集團最大的主體。現在《時尚》雜志社宣布已改制為《時尚》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時尚》雜志社原為旅游局下屬單位,后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為文旅部,那《時尚》雜志社就歸屬于文旅部下屬的中國文化傳媒集團。
現在面臨這一系列的改變,將會給相關利益方帶來什么影響呢?且看,下文分析。
時尚集團的嬗變
1993年,還是中國旅游報社員工的吳泓與劉江帶著向報社借來的20萬元,創辦了中國第一本本土化的高檔生活消費類雜志《時尚》。
在中國時尚媒體還處于襁褓中的嬰兒時期,時尚集團就已經名列前茅,風頭漸盛,引領了21世紀前后之際的時尚風潮。90后們的父叔輩就是通過《時尚》雜志社刊物,打開了琳瑯花彩世界的另一天地的。說《時尚》雜志社收獲了一代人破舊立新,追逐風潮的“騷樂”之心也不為過,甚至可以說國內目前興盛的消費娛樂主義,都得記上《時尚》雜志社的一大功。作為內容載體和發行主體,《時尚》雜志社對于國內已步入中年的男女來說,是陪伴青春成長的一種記憶。
1998年《時尚》雜志社在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的協助下,與美國赫斯特集團達成合作計劃。雜志社通過與國外出版商聯手,采取版權合作的方式,不斷引進時尚刊物,其中就包括現在大家熟知的《時尚COSMO》《時尚芭莎》以及《時尚先生》等。
傳媒時代的進化總是迅速而劇烈,傳統媒體被拖進變革的破立撕裂當中。昔日“《時尚》雜志社”也應聲改為“《時尚》雜志社有限公司”。在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中,“《時尚》雜志社有限公司”收回了“時之尚廣告公司”和“上海尚之廣告有公司”的廣告代理權,并公開布告大眾說“其利用國有資源謀取私利”。一時輿論紛沓而至,人心惶惶,昔日巨頭時尚集團,為何陷入此種境地?
時尚集團內部的紛爭
回望時尚集團這艘大船,行駛在風云變幻的海面上,并不一帆風順。2009年,時尚集團第一創始人吳泓癌癥去世后,2019年3月,另一位創始人劉江也突發疾病去世。
在時尚集團發展得如日中天的十年內,兩位創始人卻相繼病逝。集團行至今,年近30,當年打江山的兩位功高元老的離去,“王”的缺席引發了時尚集團的控制權爭奪,聲浪滾滾甚囂塵上。
時尚集團是混合制企業,由國資、外資及民營三方共同持有,其中《時尚》雜志社為時之尚廣告責任有限公司大股東,持股28.5%,由文旅部主管。此外,天眼查數據顯示,劉江家族公司北京蒙斯通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占股28%,北京東方之韻廣告有限公司占3.5%。而美國赫斯特集團、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作為外資股東則分別持股20%。
隨著劉江的去世,看似平靜的股東關系被打破。但國資、IDG以及赫斯特幾大股東很快達成了意見一致,形成董事會決議,此次決議文件宣布“選舉宮娜為公司董事長,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聘任邢文寧為公司總經理(首席執行官)”。但知情人透露,劉江之子劉暢極力反對這份決議。其曾多次對外聲稱“多次遭到文旅部要挾恐嚇”、“民族品牌被利益團隊出售給外資”等言論。劉暢甚至對外宣布,要收購外資股份。自此,股東之間形成了明顯對立。
(圖為時之尚董事會決議簽字文件,由劉冰、宮娜、邢文寧簽字)
相關鏈接時尚集團內亂升級邢文寧成總經理時尚高管對質繼續任命宮娜董事長邢文寧為總經理
時尚集團庭院深深的“爭權內斗”,似一場紅樓戲段的延伸,引起了輿論發酵,外界對集團內部的股東紛爭和人事變動都有極大的非議。同時,集團各大股東的聲譽和品牌盟友的合作全都遭遇了內亂帶來的連鎖反應。在歷史附加的環境下,傳統媒體轉型的劇烈演變、疫情對經濟的巨大沖擊,加上派系內的宮斗戲暗中角力,無形中耽誤了他們改革媒體戰略發展的寶貴時機。
時尚集團被官方點名
近期,就在上文所說的《致客戶的一封信》發布前三天,就有網友扒出原《時尚》雜志社及所屬四刊雜志社與北京時之尚廣告有限責任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在廣告代理方面的糾紛:
“合作已長達二十余年,最初十幾年雙方之合作相對公允。從2009年起,時之尚公司利用代管經營、實際控制之便利,重新簽訂了有關廣告代理協議,形成了實質上的‘不平等條約’,且常年拖欠《時尚》雜志社巨額廣告代理費用。”
(圖為《時尚》雜志社有限公司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
《時尚》雜志社有限公司在《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公開點明:“‘時之尚公司’持續占用國有資源為其謀取私利,對《時尚》雜志社之利益、國有資產之權益造成嚴重侵害。因此,為落實國家有關規定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單位的要求,《時尚》雜志社已正式啟動收回管理權、獨立經營的相關工作,包括自主開展《時尚Cosmopolitan》《時尚先生Esquire》《時尚健康》《時尚家居》《時尚旅游NG Traveler》五本期刊的廣告營銷業務”。
按照上級的工作步伐,回過頭看,《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的信息定論,或許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做調查取證工作了;收回公司控制權的打算,或許其實在那時就已經暗流涌動。如此看來,這或許解釋了當年為何劉暢對董事會決議言之鑿鑿地反對;而其當年所揚言的并購外資,三年后也并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圖為最新時之尚股權結構:與2019年一致)
(圖為時之尚公司董事成員:劉江、熊曉鴿、樊百樂、宮娜、邢文寧、劉冰)
時尚集團的分解和蒙混
隨著國內新聞出版相關規定的出臺,也為了整肅傳媒產業中假借國資以權謀私的內部腐敗行為,官方權威機構一直在努力理清權屬問題。在這場改革當中,時尚集團也進入了一場分解運動中,于是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時尚集團13本刊物被拆分管理。中紡系管理了芭莎系;時尚集團僅是管理了其中一部分刊物;文旅部管理了五本刊物;而時尚集團的另一品牌《羅博報告》則被刊號方保利集團收回,2021年《羅博報告》就已歸于保利集團在全權經營管理,《羅博報告》雜志社曾在2022年2月和3月連續發布“權屬問題”的嚴正聲明。
(截圖來自羅博報告雜志社公眾號)
一輪細究審問下來,不難發現無論作為傳統媒介,還是作為新興媒介。一個傳媒類的集團,知行合一,立德立言才是其內容生產的根本。身處于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我們不能保證自身不會被滔浪沖擊洗刷,也不能一直保持穩定不變,但是于品牌而言,立住魂靈,不搞魑魅魍魎,公平誠信才能行穩致遠。不忘初衷,才能達成傳媒企業的宏大使命。
相關鏈接時尚集團內亂升級邢文寧成總經理時尚高管對質繼續任命宮娜董事長邢文寧為總經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