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了,聽見了!現在聽得很清楚!”
在復星健康驗配師的指引下,佩戴了復聰BTE型號助聽器的張奶奶在聽到兒孫一家人的聲音后,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是87歲高齡的張奶奶在聽力嚴重受損之后,第一次戴上適合自己的助聽器,孫子張先生一家人在聽到奶奶親切的應答后,圍著奶奶笑作一團。
這是一個聽障老人重獲新“聲”的故事,也是一個普通中國家庭愛與孝的故事。
今年暑假,張先生把奶奶從老家河源接來深圳小住,想讓老人家感受到四世同堂的幸福。可由于奶奶聽力重度受損,祖孫間的日常溝通困難重重。
“老人家原就喜歡熱鬧,喜歡聊天,我們接她來也是希望她能開心。可來了之后一是聽不清,二是因為方言又沒法更多與我們晚輩們交流,奶奶內心多少有些落寞,這與我拉她老人家過來小住的初衷相差很大”,張先生無奈道,“看著奶奶那雙滿是期待與我們交流的眼神時,我的內心像是針扎了一樣。”
就在張先生為設法解決奶奶聽力問題焦頭爛額之時,復星健康驗配師鄒江南聽說了張先生一家人的情況,了解到奶奶行動不便,鄒江南當下主動提出上門提供聽力檢測及助聽器試戴服務,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據鄒江南介紹,為張奶奶佩戴的這款助聽器自重僅2.5克,采用進口芯片,不僅可多通道調節,能夠有效降低噪聲,還能通過藍牙連接復星健康的“聰慧星球”小程序直接調節助聽器聲音控制。“平時有問題還可在線實時咨詢復星健康聽力專家,通過遠程的形式指導機器調試,對老年群體非常友好”。
聽力障礙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我國目前聽障人士數量眾多。據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聽力障礙人數已近3000萬,聽障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和專業服務人員遠遠落后于群體需求。據統計,我國聽障專業服務人士只有約1萬名,對助聽器的應用不到5%。
與此同時,聽力障礙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近年來聽力損失現象正逐漸向年輕職場群體傾斜。以深圳為例,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來,職業性噪聲聾已成為深圳市最高發的職業病,占全市總病例5成以上。職業性噪聲聾是指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由于長期接觸噪聲而發生的一種漸進性的感音性聽覺損傷。由于發病緩慢,患者不易察覺,一旦“中招”將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且目前缺乏特效治療方法。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洪義主任醫師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絕大多數聽力損失群體都對助聽器存在認知誤區,可能以為佩戴助聽輔具會被人看出殘疾,加之操作復雜、使用時太吵和聽不清、或者使用后會加快聽力衰退等原因而拒絕或暫緩使用助聽器。胡主任表示,“聽力衰退雖然無法逆轉,但是了解更多關于聽力損失的知識、及時佩戴合適的輔聽設備,可大大延緩聽力衰退速度,提升聽力受損人群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可以為成年子女照顧好家庭,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像在深圳壓力這樣大的城市顯得更加重要。”
用科技溫度照亮無聲的心房,中國科技企業在行動。作為致力于成為值得全球家庭托付的健康科技集團,復星健康秉承“讓家庭更健康,讓生命更美好”的使命,堅持以善念為底色,以醫療為本色,以科技為成色,為廣大百姓提供醫療級、全場景、一站式的健康生態系統。
“復星健康打造了一系列智能普惠的助聽方案,為讓更多存在聽力損失群體獲得便捷標準的服務,除線下藥店終端渠道外,復星健康還通過APP及小程序,突破地域限制,在線上實現了包括聽力評估與干預、醫生問診、聽力師咨詢、配置助聽器等服務。” 復星健康副總裁沈涵先生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為更廣泛人群的聽力健康保駕護航。希望有更多的像張奶奶這樣的聽障老人能聽到曾失去的聲音,安享晚年生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