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創業密度已連續七年位居全國首位,是名副其實的“創業之都”。商業環境的好壞,企業的感情最為強烈,創業密度成為觀察商業環境的“晴雨表”。從周遭的小玩意兒,到先進的技術,深圳的企業都參與其中。華為、騰訊、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在這里誕生、成長、壯大,多如繁星的中小企業在這里如魚得水。深圳有很高的創業密度,年輕和活力應該是內在動力。深圳市26~45歲的青壯年占70%以上,成為深圳市創業大軍的中堅力量。在外部動力方面,深圳市政府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頻繁扶持政策為全市創新創業增添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當前,深圳迎來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進入了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和深圳經濟特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互為支撐、互促互進,必將充分釋放“化學反應”“乘數效應”。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引擎,建設好深圳先行示范區,有利于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事業發展新實踐,打造深港“雙城經濟”,講好“雙城故事”。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大灣區城市群在深度融合加強一體化布局,有利于助推共同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并與京津冀、長三角、中部地區和雄安新區一起協調聯動,共同打造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示范區作為深圳本地唯一權威的財經媒體,理應通過自有的媒體矩陣,為深圳再出發宣傳與吶喊。為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財經生活頻道《1919創財經》新聞欄目擬推出第三季《深企力量》,全面展示"雙區"驅動模式下,深圳企業如何能以超乎常規地努力,創造了讓全世界同行刮目相看的更高成長、更大奇跡。從而為深圳這座城市改革開放歷史提供側面觀察素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