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子無序是多元素晶體材料中普遍存在的難題,并對銅鋅錫硫硒(CZTSSe)光伏器件的性能構成了關鍵挑戰。其中,銅-鋅(Cu-Zn)無序因其形成能低而尤為常見,會導致高濃度的深能級缺陷和嚴重的電荷損失。由于無序-有序相變的熱力學與原子互換動力學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調控這種無序態一直非常困難。
在本研究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石將建、李冬梅和孟慶波等人通過摻雜鎂,在CZTSSe表面引入了額外的空位缺陷,從而降低了原子互換的能壘。這種空位輔助的方法增強了Cu-Zn有序化的動力學過程,進而減少了器件中的電荷損失。最終,我們制備的CZTSSe太陽能電池獲得了中國國家光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認證的14.9%光電轉換效率。這一成果標志著新興無機薄膜光伏技術的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研究亮點:
創新性的“空位輔助有序化”策略:研究團隊沒有采用傳統的“硬碰硬”摻雜來抑制無序,而是巧妙地通過鎂摻雜并后續溶液刻蝕的方法,在材料表面“創造”出大量銅空位。這些空位為銅鋅原子交換提供了空間,顯著降低了有序化的動力學能壘,實現了從“治標”到“治本”的思路轉變。
顯著抑制缺陷與電荷損失:該策略使材料表面的Cu-Zn有序度大幅提升。實驗證實,優化后器件的體相缺陷密度降低了一半,而界面缺陷密度更是降至原先的十分之一,載流子捕獲速率也大幅下降,從而顯著提升了器件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
效率突破與大面積器件驗證:該工作獲得了14.9%的認證效率,是當前CZTSSe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最高效率之一,證明了該策略的有效性。同時,團隊成功制備了面積為1.1 cm2的電池,并實現了13.3%的認證效率,展現了該技術走向大面積、產業化的良好潛力。
Wang, J., Meng, F., Lou, L. et al. Vacancy-enhanced cation ordering via magnesium doping to enable kesterite solar cells with 14.9% certified efficiency. Nat Energy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5-01902-w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