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十月稻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月稻田”,09676.HK)上市不到兩年,年薪420萬的CFO辭任了。 近日,十月稻田宣布,CFO鄒昊因個人職業發展申請辭職,并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自2025年9月5日起生效。這距離他入職公司僅有三年時間,期間還助力十月稻田成功上市。 據悉,主營大米雜糧的十月稻田于2023年10月登陸港交所,2024年轉虧為盈,到2025年上半年又出現增收不增利,可以說盈利頗為波動。 在網絡平臺上,十月稻田旗下產品頻因食安問題被消費者投訴;與此同時,公司研發投入不足也引發市場質疑。能否守好質量關,實現業績穩增長,是十月稻田要解決的難題。 01 兩年領薪772.2萬 上周五,十月稻田宣布,公司CFO鄒昊因個人職業發展,決定辭去執行董事、公司首席財務官及公司授權代表,并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以投放更多時間從事其他商業事務。 資料顯示,鄒昊1980年出生,今年45歲,于2022年8月加入集團,并于2022年12月獲委任為公司董事及首席財務官。 在進入集團前,鄒昊曾在多家公司工作過,在融資、投資、管理和運營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其他企業融資和投資相關事項方面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2023年助力十月稻田成功赴港IPO。 據十月稻田2024年年報顯示,鄒昊在2024年薪酬比2023年的348.8萬元漲幅超過20%,達到423.4萬元,兩年領薪772.2萬元,該薪酬水平比十月稻田創始人王兵夫婦都要高出不少。 根據公告,鄒昊辭任后,執行董事王兵獲委任為授權代表,自2025年9月5日起生效。 創立于2005年的十月稻田,早期為王兵和妻子趙文君在東北經營的一家糧食加工零售店。隨后,夫妻倆看到電商行業崛起,于2011年創立了“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兩大糧食品牌,并通過京東進行線上銷售打開市場,2023年十月稻田在港交所上市。 十月稻田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型企業。王兵夫婦及家族成員在上市前合計持有公司股權超過70%,到現在依然掌控超過55%的股權。目前,王兵在十月稻田擔任執行董事、董事長兼總經理,妻子趙文君則任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首席營銷官。 王兵夫婦倆熱衷“搞錢”。在IPO前,十月稻田進行了2次大額分紅,2020年和2022年分別派息5000萬元、2億元。2024年,公司扭虧凈賺2億元,分紅金額約為1.75億元,分紅率高達85%以上。 二級市場上,2023年10月12日,十月稻田上市發行價為15.36港元/股,當天漲幅高達23%。2024年10月8日,十月稻田盤中一度拉升至99.82港元/股,隨后股價跌跌不休。截至2025年9月11日股價報8.25港元/股,較高點暴跌超90%,市值僅剩88億港元。 02 面臨信任危機 據十月稻田官網介紹,集團是中國領先且快速增長的家庭食品創新企業,擁有強大的多渠道品牌影響力。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預包裝優質大米、玉米、雜糧、豆類及干貨產品。通過保持多渠道銷售覆蓋及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為中國家庭打造一系列家喻戶曉的品牌。 過往財務數據顯示,十月稻田于2021年起已連虧三年,2024年剛剛轉虧為盈。2024年公司實現總收入57.45億元,同比增長約18%;經調整凈利潤3.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5.5%;股東應占利潤為2.04億元,而上年同期則虧損6486萬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2025年中報顯示,2025上半年,十月稻田的總收入為30.6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6.21億元增加約16.9%;毛利由去年同期的4.44億元增加50.1%至報告期內的6.67億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7.0%增加至報告期內的21.8%。 較去年同期的所得稅前利潤1.33億元,報告期內集團錄得所得稅前利潤1.2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凈利潤1.26億元,報告期內集團錄得凈利潤1.16億元,同比下滑7.6%。經調整凈利潤由去年同期的1.49億元增加97.7%至報告期內的2.9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5.7%增加至報告期內的9.6%。 分產品看,2025年上半年大米產品所得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7.07億元增加21.0%至20.66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由65.2%提升至67.4%;玉米產品所得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14億元減少15.8%至4.33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由19.6%下降至14.1%。 在十月稻田天貓官方旗艦店里,目前有124萬粉絲。按銷量來看,店鋪排名第一的是“黃糯玉米東北新鮮低脂軟糯香甜拉絲苞谷真空裝”,已售70萬+;其次是“遼河長粒香大米5kg東北粳米香米10斤勁道有嚼勁真空包裝”,已售50萬+。 不過,十月稻田產品銷量暴漲的背后,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也在迅速激增。玉米產品評論里,有消費者稱“口感略粗糙”“味道一般”“不好吃”;而在大米評論區,部分消費者直言“口感還不如本地大米”“吃著不香”“有霉味”。 以“十月稻田”為關鍵詞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截至2025年9月11日共有600余條相關投訴,大部分投訴都指向玉米霉變等食品質量問題。而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也有不少網友發帖稱買到十月稻田的霉變玉米,甚至還有騷味。 除了產品質量問題外,未見十月稻田在研發投入上有所作為,與宣傳的研發理念不符。十月稻田董事長王兵曾在采訪中表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應當專注于研發優質產品。然而,十月稻田的研發投入因金額太少從未在財報單獨列出,這一做法引發了市場的質疑。 對比之下,十月稻田每年銷售費用上億元,且呈現出逐年上漲趨勢。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1.26億元、2.23億元、3.15億元、3.24億元、5.14億元、3.05億元,占總收入比例分別達到5.4%、6.2%、6.9%、6.6%、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