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江是烏江的支流,流域內黔北文化多姿多彩。在芙蓉江邊有一座“吉他之都”——正安。為了讓這個稱號實至名歸,正安縣用了十年的時間。從實施“引鳳還巢”政策引進第一家企業到打出招商“組合拳”引進126家吉他生產及其配套企業,從做強吉他工業到推動吉他旅游、吉他文化“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創新”“開放”的理念已經融入了吉他產業的全鏈條,奏響了吉他產業的“交響曲”。
今年5月,正安娜塔莎樂器制造有限公司研發的全竹智能靜音吉他面向全球首發,經過多輪測試,目前已經獲得世界各地眾多音樂人的好評。
正安娜塔莎樂器制造有限公司創始人趙建峰告訴記者,全竹智能靜音吉他之所以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有一個非常好的智能音效處理系統,還有APP的交互性,它里面內置了前級、后級、聲卡,以及無線網絡級的音頻輸入和輸出接口,APP還可以調節各種顏色,各種效果。這把琴還融入了鼓機、錄音等功能,憑一把琴就可以演奏出一個樂隊的效果。
(資料圖片)
在正安,吉他從激光開料、裁邊、打磨到調音,要經過一百多道細致繁瑣的制作工序。每一天,都有1萬多名制琴工人、300多名專業制琴師、10多名頂級制琴大師忙碌在生產一線。為了保證吉他品質精良,這些企業要拿出30%以上的支出做研發經費。娜塔莎也在不斷創新,研發了可循環再生的HPL新型材料吉他,打破了傳統木質吉他的常規做法,上市至今,HPL新型材料吉他已賣出5萬余把。
生產端創新,市場端也要創新,只有把創新思維貫穿整個產業鏈條,才能推動吉他產業高質量發展。于是,正安縣重點依托吉他產業優勢,通過“線上引流+工廠直銷+直播帶貨”新模式,引進第三方電商培訓機構在全縣開展免費培訓,一大批吉他生產企業與電商聯姻,6家跨境電商企業,151家電子商務企業,共同開啟“吉他制造+電商銷售”的正安模式。
同時,為了讓“正安吉他”彈得更響、走得更遠,正安借船出海,借助東西部協作的東風,與廣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山海協作做強吉他產業,共實施協作項目34個,累計投入協作資金1.746億元。橫琴·正安國際吉他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預計明年5月就可以投入使用。這個項目集吉他生產,吉他旅游,吉他文化等為一體,能夠解決就業近1000人。
如今,正安縣已累計入駐吉他生產及其配套企業126家,吉他年產量已達到600萬把,約占全球吉他產量的七分之一。擁有專利288項、自主品牌56個,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每7把吉他中,就有一把來自正安。吉他產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都在正安找到了創新發展的土壤。貴州新創欣實業有限公司每個月要生產六到七萬套吉他旋鈕,其中50%的產品都供應到正安吉他產業園。
工業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單一產業模式”向“融合產業模式”轉變,正安縣圍繞吉他產業多元化做文章,以吉他工業為基礎,推動吉他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又以吉他文化為抓手,多頻次舉辦吉他音樂節、吉他制作大賽等等,拉動工旅、文旅發展。全縣直接依靠吉他實現就業人口達到1.5萬人,同時帶動近10萬人端穩了“吉他飯碗”。吉他+工業、吉他+文化、吉他+旅游,吉他給這座城市里的群眾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也是“精神食糧”。
正安縣吉他文化發展中心工作人員游錫林告訴記者,現在,吉他文化已經融入正安人的血脈,成為正安城市的靈魂。音樂讓這座城市更美好,也讓生活更美好。
━ ━ ━ ━ ━
全媒記者:龐飛 方忠全 張雨辰 正安融媒 吳青松
編輯:王芮涵
編審:劉苧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