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4月26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長利在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2023年春季國際高峰會議時表示,大力發展核能對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楊長利表示,核能是一種高可靠性的戰略能源,也是綠色低碳的主力能源。當前,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塑,低碳轉型任務艱巨,核能在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促進碳減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發展呈現積極態勢。國際原子能機構等權威組織再次上調了全球核電發展預期。歐盟將核電納入“可持續融資目錄”,引導投資。多個國家調整核能政策,將發展核能納入國家能源安全戰略。
我國明確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核能已成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楊長利表示,核能碳減排效益顯著。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指出,核能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小的發電技術之一;每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可等效減排二氧化碳600萬噸以上。在過去 50 年中,全球核能等效減少排放了 720 億噸二氧化碳。
“核能具有安全穩定的優勢?!睏铋L利表示,核電安全高效、可用率高,基本不受自然條件約束,能夠持續穩定提供高品質電量,適于承擔電網的基本負荷。核燃料能量密度大,易于較大規模長期儲存,有助于提升國家能源安全的保障水平。
同時,核能的發展也將為新型能源體系構建提供支撐。核電可以為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消納提供支撐,同時還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轉動慣量水平和阻尼能力,提升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占比日益提高的電力系統中,需要核電作為“穩定電源”,與新能源形成互補,發揮基礎支撐作用。
近年來,核能多功能綜合利用價值逐步顯現。楊長利表示,核能可以大規模替代燃煤、燃氣供熱,實現與當前供熱體系有效銜接。除民用供暖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工業供熱、制氫、制冷、海水淡化,提供多元化低碳能源產品及服務,助力煉鋼、化工等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楊長利表示,在保障能源安全和加快能源轉型,實現“雙碳”目標下,核能發展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展望到2035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占比有望達到10%左右,達到目前全球平均水平,相應減排二氧化碳約9.2億噸。到2060年,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核電裝機規模要達到約4億千瓦,發電量占比18%左右,接近目前全球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同時綜合考慮核能供暖、供汽等利用,核能碳減排貢獻度有望達到1/4左右。(劉雪)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