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2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開學季的第一節國學課來了!今天,作為今年廣府廟會國潮非遺項目之一,猗蘭小學堂在廣州市二沙島體育公園黨群驛站開課。沉浸式的國學課堂,讓孩子們在趣味課堂中學習、傳承和成長。
課堂上,孩子們與老師互動。李文博/攝
此次國學課的主題為“世說君子與詩經淇篁”,主講老師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竹元素,祝愿所有廣府學子傳承高潔的君子品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業節節高。人們常以竹子喻人品、催上進、寓平安,國學課堂以此指引莘莘學子心懷高遠,志立千仞,“何可一日無此君”。
課堂上,老師遵循《禮記》中“春誦”的風俗,帶領小學子誦讀歷代關于竹子的古詩詞名篇,繼而以《詩經·衛風·淇奧》的解讀來介紹傳統文化中以竹喻人之先河。猗蘭小學堂的創始人譚斐老師圍繞古典文學中竹子的各種意象進行系統講解,無論從詩文吟誦、畫作流傳,或格物致知的理學傳播,還是《紅樓夢》《世說新語》等名著的經典篇章里,竹作為“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一種清雅的趣味、高尚的品質和堅韌不屈的人生態度。
國學課堂上,孩子們積極發言。李文博/攝
黃嘉怡老師用粵語帶讀蘇軾的《記嶺南竹》掀起了課堂高潮。賡續和弘揚廣府文化,推廣粵語誦讀詩書,是猗蘭小學堂的另一重要特色。課堂互動問答中,孩子們對竹子在“衣食住行樂”各方面的用處從驚訝至驚嘆、驚羨。課堂現場還進行了一場用竹筒竹箭為器具的“投壺射禮”古代文化體驗活動,讓孩子們真切感受了一把古人禮樂教化的寓教于樂。
“投壺射禮”古代文化體驗活動。李文博/攝
“猗蘭社”由一群來自不同專業領域、意趣相投、愿為賡續傳統文化而貢獻的高學歷知識女性組建的公益服務團隊,旨在結合現代教育方法,對中華傳統文化典籍進行導讀和解析,在品讀經典和粵語領讀古詩詞的過程中,引領青少年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悟其內涵和魅力,培養文化意識,感受精神滋養,傳習典雅的漢語傳統。接下來,“猗蘭小學堂”還將在廣州其他公共文化場館持續開展一系列國學公益課堂。
關鍵詞: 人物活動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