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青海省民營經濟發展指標監測工作方案(試行)》。建立民營經濟發展指標監測體系,旨在精準掌握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科學評估政策實施成效,通過常態化監測與動態預警,為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
為堅持系統導向,力求客觀準確。民營經濟發展指標監測體系從發展活力、創新能力等8個維度,設置民營經濟增加值、三次產業比重、民間投資增速、稅收貢獻、促進就業等54項量化指標,力求客觀準確全面反映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立足青海省民營經濟發展特點,圍繞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規模發展、結構優化等選取合適指標,將民營經濟參與“四地”建設情況納入指標體系,既反映一般、又突出重點,既體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又涵蓋新發展階段的要求。
充分考慮民營經濟動態發展趨勢,監測指標在統計時具備時間上的可比性。同時,民營經濟發展指標監測體系具有一定時期內客觀反映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能力,保持相對穩定,便于比較和分析民營經濟持續發展過程并預測其發展趨勢變化。
民營經濟發展指標監測體系設計遵循科學、合理、可行原則,從經營主體角度,圍繞市場準入、要素獲取、權益保護3個維度,反向評測經營主體獲得感,充分了解民營企業對于政策制定落實的想法建議、營商環境建設情況以及權益訴求解決的滿意度,讓經營主體有感有得。
據悉,省發展改革委將通過指標數據開展效果評估,客觀分析民營經濟運行情況,探索評價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與作用,深入研判民營經濟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優化調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助力青海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張弘靚)
關鍵詞: 民營經濟發展指標監測體系 民營經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