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是一個類似Vi的文本編輯器,在vi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新的特性,被公認為類vi編輯器中最好用的一個。那么,Linux中Vim編輯器的三種模式是什么?Linux中常用的終端命令都有哪些?
Linux中Vim編輯器的三種模式是什么?
Vim是從Vi發展出來的一個文本編輯器,代碼補完、編譯及錯誤跳轉等方面編程的功能特別豐富,相當于Windows中的記事本。
Linux中Vim編輯器的三種模式主要包含命令模式、輸入模式和底線命令模式,其作用如下:
第一、命令模式
當啟動vim/vi編輯器時,便進入了命令模式。此狀態下敲擊鍵盤動作會被vim識別為命令,而非輸入字符,比如按下i,并不會輸入一個字符,i被當作一個命令。
i切換到輸入模式,以輸入字符;
x刪除當前光標所在處的字符;
:切換到底線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輸入命令。
如果想要編輯文本,啟動vim進入命令模式后,按下i,切換到輸入模式;命令模式只有一些基本的命令,因此仍需要依靠底線命令模式來輸入更多命令。
第二、輸入模式
vim編輯器啟動后,在命令模式下按i就會進入輸入模式,在輸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鍵:
字符按鍵以及shift組合,輸入字符
ENTER,回車鍵,換行
BACK SPACE,退格鍵,刪除光標前一個字符
DEL,刪除鍵,刪除光標后一個字符
方向鍵,在文本中移動光標
HOME/END,移動光標到行首或者行尾
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頁
Insert,切換光標為輸入/替換模式,光標將變成豎線/下劃線
ESC,退出輸入模式,切換到命令模式
第三、底線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就進入底線命令模式(英文冒號)。
底線命令模式可以輸入單個或多個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線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
:q 退出程序
:w 保存文件
:wq 保存文件并退出程序
按ESC鍵可隨時退出底線命令模式。
Linux中常用的終端命令都有哪些?
1.新建、刪除
mkdir 目錄名
(新建一個文件夾,文件夾在Linux系統中叫做“目錄”)mkdir -p parent/son/ 遞歸創建目錄,即上層目錄不存在時自動幫你創建touch 文件名 (新建一個空文件)
rmdir 目錄名
(刪除一個空文件夾,文件夾里有內容則不可用)rm -r 刪除文件和目錄 (rm -rf 強制刪除) -i 交互式刪除rm 文件名 (只刪除文件)
2.拷貝
cp
a 該選項通常在拷貝目錄時使用。它保留鏈接、文件屬性,并遞歸地拷貝目錄,其作用等于dpR選項的組合。
d 拷貝時保留鏈接。
f 刪除已經存在的目標文件而不提示。
i 和f選項相反,在覆蓋目標文件之前將給出提示要求用戶確認。回答y時目標文件將被覆蓋,是交互式拷貝。
p 此時cp除復制源文件的內容外,還將把其修改時間和訪問權限也復制到新文件中。
r 若給出的源文件是一目錄文件,此時cp將遞歸復制該目錄下所有的子目錄和文件。此時目標文件必須為一個目錄名。
l 不作拷貝,只是鏈接文件。
3.剪切/移動
mv A B
其實就是重命名mv /a /b/c 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