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基金還是老基金合適?
1、靈活性
新基金是指正處于募集期的基金,存在一定的封閉期,一般來說其封閉期為3個月,具體時間以公司的公告為準,在封閉期限內不能贖回,需要等待開放期時才能贖回;而老基金不存在封閉期,投資者在申購基金確認之后,可以進行贖回,與新基金相比較,其靈活性要好一些,贖回更加容易。
2、風險性

投資者投資新基金時,只能根據基金經理的運營能力來判斷其走勢,其風險性相對較大,而在老基金中,投資者可以根據基金經理的運營能力,也可以根據基金的歷史業績來判斷基金的走勢,其風險性相對要低一些。
3、費用
新基金在募集時,為了盡快募集到資金,其申購費用都會進行打折處理,比如,打三折,甚至一折,而老基金其申購費用折扣沒有那么高,相比較,其申購費用要高一些。
總之,對于只想單純節省交易費用的投資者來說,購買新基金要好一些,而對于那些,追求靈活性較高,低風險性的投資者來說,購買老基金要好一些,同時,在購買基金時,不管是購買老基金還是新基金,投資者都應該考慮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基金的投資方向,通過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來判斷該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通過基金的投資方向,來判斷該基金后期的發展潛力。
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哪個適合定投?
希財課堂社群有財友問大財師兄,定投基金是選擇被動的好還是主動的好,其實這還要看個人的風險偏好,一般主動型的基金預期收益要比被動型的高,但是波動也要大,虧損也可能會更大。希財課堂的基金課程都有詳細講解。
但是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不能說是主動好還是被動好,還是要看個人投資的具體情況。
鑒于很多人還不了解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的區別,大財師兄在今天就來一起聊一下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的區別,各有什么優勢。希財課堂的基金課程也有專門的基金定投課程。
基金定投是當前一種比較流行的基金投資方式。因為公募基金的數量有6000多只,比股票的數據多得多,想要從中找出一只優質的基金,難度不小。
而且與股票有關的基金業績波動會比較大,也很難從過往的業績中判斷基金的好壞。而基金定投相對來說就要簡單得多。
雖說基金定投相對簡單,但也并不是說隨便找一只基金就行了,選擇合適的基金更有利于資產增值,不合適的基金,定投也有可能虧的很慘。這一點希財課堂學習過基金課程的學員應該都了解了。
在基金的分類中,有一種分類把基金分為了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這兩類基金哪種比較適合做基金定投呢?
被動型基金通常就是指的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的投資策略是盡可能的復制指數的走勢,所以預期收益基本上取決于指數的漲跌,相對來說比較被動。
大財師兄打個比方,比如一只復制滬深300指數的指數基金,嚴格來說就會以滬深300指數里的全部股票為買入對象,而且每只股票買入多少都是確定好了的,跟這只股票在指數里的權重大小一致,這樣基金的預期收益也就基本上與滬深300指數的漲跌情況一致了。
而主動型基金,基金經理會按照自己的投資策略,盡可能地追求更多的預期收益,且不會限制買哪只股票以及買多少。
可能有人會認為,基金定投就應該選擇主動型基金,因為它能創造更高的預期收益。不過,主動型基金也更容易虧損,業績的波動會比較大。沒學習過希財課堂基金課程的網友,可能理解起來會吃力一些。
大部分取決于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
另外,進入低谷的主動型基金,業績不能重新回到高峰的概率也更高。因為主動型基金的業績很,如果基金經理不行,可能基金就會一直虧損,直到被清盤。此時,就算通過定投不斷降低成本也無用,最終還是會虧錢。
相對來說,指數基金的業績就要穩得多,而且在基金的凈值進入低谷之后,也更容易走出低谷。
因為股市不會一直跌,跌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漲,只要股市一漲,一般指數基金也就跟著漲起來了。指數基金的優點就是跟著大勢走,跟基金經理的能力強弱關系不是很大。
所以如果是做基金定投的話,大財師兄告訴你,買指數基金雖然賺的錢不一定比買主動型基金多,但賺錢的概率更大,且虧錢的概率更小。
此外,指數基金也比主動型基金更好選擇,不僅是因為數量較少,而且也是因為不用考慮太多因素。
而做基金定投,本就是想要一種比較簡單的基金投資方式,所以相對來說指數基金比主動型基金更適合做定投。
不過雖然相對簡單,但沒學過基金課程的人,還是會一臉迷茫,好好消化一下吧。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