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安全性的做法
⑴ 首先對設備的結構、適用環境去分析其危險存在的可能,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2]
⑵ 從設計角度上盡可能的減小風險;
⑶ 通過設計不能適當的避免或充分限制的危險,應采用安全防護裝置(防護裝置、安全裝置)對人們加以防護;
⑷ 通過使用信息規定機器的預定用途,并應包括保證安全和正確使用機器的各項說明、各項警示、各項提示、各項禁止的信息,對專業和(或)非專業的使用者都是一個指導作用;
⑸ 同時還得對采取上述措施后的附加(剩余)風險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⑹ 對于用戶而言,也要進行安全培訓和提供必要的個人防護,建立必要的安全監督制度。
安全系統簡介
安全系統 由與生產安全問題有關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若干個因素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在工業企業里,人——機系統、安全技術、職業衛生和安全管理構成了一個安全系統。它除了具有一般系統的特點外,還有自己的結構特點。第一,它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機匹配、有反饋過程的系統。因此,在系統安全模式中要充分考慮人與機器的互相協調。第二,安全系統是工程系統與社會系統的結合。在系統中處于中心地位的人要受到社會、政治、文化、經濟技術和家庭的影響,要考慮以上各方面的因素,系統的安全控制才能更為有效。第三,安全事故(系統的不安全狀態)的發生具有隨機性,首先是事故的發生與否呈現出不確定性;其次是事故發生后將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在事先不可能確切得知。第四,事故識別的模糊性。安全系統中存在一些無法進行定量的描述的因素,因此對系統安全狀態的描述無法達到明確的量化。安全系統工程活動要根據以上這些特點來開展研究工作,尋求處理安全問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