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鐵文 編審 | 李薇
在普惠小微金融層面,郵儲銀行是一位“先行者”。在六大國有行中,盡管郵儲銀行在普惠小微金融的貸款余額并非最高,但其小微貸在總貸款中的占比最高,達到了14.88%。
供應鏈金融是郵儲銀行選擇的小微金融細分賽道,展現出數字科技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此前,郵儲銀行、神州信息和神州金服三方立足自身優勢,基于供應鏈產業場景探索創新,攜手推出了產業金融SaaS服務平臺“神州金服云”。在本次合作之前,郵儲銀行已經在產業鏈場景金融方面持續探索,并形成了供應鏈核心系統1.0、“郵e貼”與“智能秒貼”在內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矩陣。同時,上線的“郵儲經營”App,拓展多元化的小微金融服務場景。
(資料圖片)
“小微爆發年”是零壹智庫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專項研究,目前已連續三年發布相關研究成果。2022年下半年,即將發布最新一期《銀行普惠小微金融戰略與科技解決方案研究報告(2022)》,目前正式啟動小微案例征集。基于科技賦能,目前業界逐步從小微金融走向了產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路徑延伸。結合年初銀保監會出臺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今后將針對普惠小微金融的破局與創新,持續加強跟蹤解讀。
一、深耕數字普惠:小微貸占比達到國有行第一,郵儲銀行構建5D體系
作為數字普惠金融的“先行者”,郵儲銀行近年來加大科技能力建設,持續探索產業金融生態圈的戰略布局。為何郵儲銀行目前能夠建成豐富的產品矩陣?零壹智庫翻閱了6家國有大行的2021年報,從中發現:
盡管郵儲銀行在普惠小微金融的貸款余額并非最高,但其小微貸在總貸款中的占比最高,達到了14.88%。相較第二名的建設銀行,小微貸款占比為9.94%,明顯占據絕對性優勢。
尤為突出的是,交通銀行在小微貸款余額與占比兩項指標上,均位列國有大行“墊底”名次,與其他五家銀行差距明顯。可以看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競爭格局逐步分化,取決于各家銀行的戰略規劃、資源稟賦以及投入力度等多方面因素。
圖 1:國有大行2021年度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與總貸款占比分析(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上市銀行2021年報,零壹智庫
在普惠小微金融的發展布局上,郵儲銀行已形成“5D(Digital)”體系,具體包括數字化營銷體系、數字化產品體系、數字化風控體系、數字化運營模式、數字化服務方式。在合作賦能方面,郵儲銀行采用與美團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合作模式,通過總行對接美團平臺數據,獲取眾多餐飲類小微企業的外賣收入等核心經營數據,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場景流量與數據沉淀,以此作為信貸審批主要依據,進而助力小微企業主復產復工。
圖 2:郵儲銀行打造小微金融數字化體系
資料來源:郵儲銀行2021年報
二、產業場景布局:深耕數字供應鏈金融,持續豐富產品矩陣
2022年初以來,郵儲銀行將小微金融服務進一步細化,重點圍繞于供應鏈金融領域,開發推出了集合供應鏈金融系統、特色產品、行業客戶畫像等于一體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矩陣,具體如下:
作為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先行者”,郵儲銀行近年來持續提升服務產業金融的科技能力,開發推出了集合供應鏈金融系統、特色產品、行業客戶畫像等于一體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矩陣,具體如下:
一是上線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核心系統1.0。郵儲銀行在2021年報中披露,這套系統涵蓋了大數據風控、客戶畫像、交易背景自動核查、電子簽約、人工智能識別等功能模塊,能夠實現與行外系統的快速對接。僅2021年一年時間,該系統圍繞交通、高端制造等產業鏈核心企業,為上下游超過3000家供應商或經銷商提供融資服務,業務規模較上年末增長398.93億元,增速達到了87.37%。此外,依托在線供應鏈平臺,線上保理業務的放款時間提升至“T+2小時”;
二是圍繞產業鏈場景的“郵e貼”業務。這項業務實現了全國推廣,在汽車、新能源等細分產業中,對于產業鏈上下游的眾多中小微企業快速辦理數字化貼現。數據顯示,郵儲銀行2021年實現了“郵e貼”業務新拓客7466戶,中小微企業占比達90%以上。2021年12月末,郵儲銀行再次推出了“智能秒貼”產品,這是一款全流程線上智能化貼現產品。“郵e貼”與“智能秒貼”產品的全國推廣,擴展其智慧票據產品矩陣;
圖 3:“郵e貼”產品功能簡介
資料來源:郵儲銀行
三是本次發布的“神州金服云”平臺。基于產業鏈場景,郵儲銀行聯合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構建了產業金融SaaS平臺。該行從全產業鏈供應鏈的視角,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鏈條上的中小微企業群體展開精準營銷,進一步拓寬郵儲銀行的產業金融服務場景,并且與構建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矩陣實現聯動,優化完善產融結合生態體。
需要指出的是,供應鏈金融作為普惠小微金融的模式之一,日益受到業界關注。然而,大量的小微客群并未被納入供應鏈體系之中,它們所處的行業尚處于成長階段,缺乏成熟的核心龍頭企業。鑒于此,郵儲銀行目前對外推出了“郵儲經營”App,囊括了貸款專區、商機撮合、活動專區等三大模塊,針對各類小微企業經營中的實際需求,提供小微易貸、工商查詢、財稅管理等金融支持。此外,通過銀企直聯、企業網銀、網貸平臺等多渠道,對接更多的關聯企業及第三方平臺信息系統。
圖 4:“郵儲經營”App界面功能展示
圖片資料來源:郵儲經營App
三、金融科技賦能:發揮三方優勢,打造全新產業金融平臺
本次三方合作推出的產業金融SaaS服務平臺“神州金服云”,核心技術在于SaaS,它是指Software as a Service,意為軟件服務化。運作方式即SaaS提供商提供信息化所需要的一切基礎設施與后期維護,郵儲銀行引入這一平臺,將進一步加速小微信貸智能審批與風控管理效率。
零壹智庫查閱了神州數碼官網,從下述SaaS服務平臺的產品結構圖來看,清晰完整地展現其核心技術與主要功能。該平臺的底層基礎涵蓋了八大基礎組件,分別為電子合同、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隱私安全、AI服務、區塊鏈、開放平臺API、流程與引擎。這些組件的運作原理可簡單理解為,以區塊鏈技術作為基礎進行開發,通過區塊鏈存證,保證平臺數據的安全和運行的高效。
圖 5:神州金服云SaaS平臺結構圖
資料來源:神州數碼,零壹智庫
在底層基礎架構之上,SaaS服務平臺主要提供了四個模塊的產品服務,分別為:一是在金融服務運營方面,除了對于業務、產品及結算的管理,SaaS平臺提供了服務經營分析的功能;二是在供應鏈金融流程方面,過去企業所涉及的眾多金融業務將從線下轉至線上,通過平臺即可全流程辦理;三是在大數據風控方面,平臺以郵儲銀行積累的數據為基礎,提供風控決策、風控模型和風控特征引擎,實現風控決策的數字化賦能;四是在企業數據賬戶方面,通過數據集中、清洗與存儲,加工數據,形成數據標簽并加以管理,產生全面的企業用戶畫像,對于有需要的企業還可以提供數據服務。
綜合來看,在神州信息、神州數碼技術支持下,郵儲銀行通過將“神州金服云”平臺應用于供應鏈金融場景之中。早在2022年1月,銀保監會正式下發了《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由此引發了金融機構加速重構自身數字化發展能力。鑒于此,SaaS技術在金融機構數字化進程出現了爆發性增漲,今后將驅動供應鏈金融朝向數智化不斷邁進。
四、發展前景展望:小微貸規模攀升,多家銀行涌入供應鏈金融賽道
普惠小微金融是近兩三年以來,監管層明確下達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各類商業銀行也展現出強勁的小微貸款增速。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一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合計20.6萬億元,比上一季度增長7.99%。
按照銀行所屬類型劃分,從普惠小微金融業務規模占比來看:大型商業銀行的占比最高,達到36.74%;城商行占比最低,為14.31%。其中,郵儲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余額占全行各項貸款比例穩居大型銀行前列。
圖 6:2022年1季度各類型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占比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網站,零壹智庫
同時,零壹智庫系統觀察過去6年的各類銀行小微貸款規模增速。可以看出,由于統計口徑的變化,2019年整體貸款規模呈現出一定下滑態勢,但在2020年疫情爆發后伴隨著“強監管”政策,展現出普惠小微金融這片“新藍海”增長點。在小微信貸同比增幅方面,過去的2021年,各類金融機構的均展現出趨緩的態勢,其中國有大行同比增速依舊保持第一,達到39.54%。
圖 7:2016-2021年不同類型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變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網站,零壹智庫
展望2022年下半年,面對著普惠小微金融服務的參與方日漸增多,整個市場正在由“藍海”變為“紅海”,優質的小微企業獲客空間逐步收窄。鑒于此,商業銀行開始尋求差異化細分賽道,借助金融科技,探索創新服務模式,從單純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拓展至供應鏈金融領域,從而構建產融結合新生態。
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平臺,是銀行業基于產業鏈場景的小微金融創新發展方向。這種模式可以輻射到產業鏈上下游的更多中小微企業,郵儲銀行搭建的“神州金服云”平臺,恰好契合了當前小微金融服務的核心痛點。從上述各類銀行的小微貸款規模來看,大型商業銀行的占比最高,意味著國有大行在發展小微金融,尤其是產業鏈金融業務方面,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事實上,除了郵儲銀行外,多家大型商業銀行與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積極布局產業金融賽道,加強其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服務能力,舉例來看:
建設銀行年報披露,2021年累計為5952個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9.46萬戶中小微企業,提供8023.87億元供應鏈融資支持。據介紹,建行開發的“善付通”是基于企業既有供應鏈關系,為上下游客戶提供在線銷售、采購、支付結算及融資服務的平臺。截至2021年末,“善付通”累計拓展317家外聯企業客戶,打造1402個活躍供應鏈,覆蓋上下游活躍客戶超24萬戶,交易額1149.22億元,其中,涉農產業鏈74個,交易額34.1億元。
興業銀行在加快線上場景平臺建設方面,逐步構建以產業鏈供應鏈為中心的生態經營新模式。該行推出的“興享供應鏈”系列線上產品,打造了覆蓋票據、信用證、保函等結算工具類、場景模式類及個性化定制類的全網一站式服務體系,深耕醫療、教育、住建等重點行業。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供應鏈融資達標余額3252.1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58.42億元,增長8.63%;合作核心企業669戶,通過核心企業帶動上下游客戶9637戶,較上年末增加1759戶,增長22.33%。
由此可見,供應鏈金融是今后各類型銀行發展的重點領域,而場景化、生態化、數字化是產業金融的主要方向。在此過程中,數字技術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快速形成一家小微企業的風控模型,評估信貸額度,幫助小微企業更便捷地獲得銀行資金幫扶。銀行業應當把握機會,制定數字化經營轉型戰略,進一步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推動數字技術與小微金融業務的結合,發揮自身經營留存的數據優勢以及獲客能力優勢,利用外部成熟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來提高自身在產業鏈場景中對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在產業金融賽道中搶占先機。